行业动态

豆制品废水处理方法

更新时间:2011-09-28 10:31 来源:未知 点击数:

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豆渣悬浮物较多,有机污染和氨均较高,C B N B P 约为100 B 4.7 B0.2,pH 基本在5~ 6,有毒有害物质很少,BOD/ COD 为0.6~ 0.7, 适宜于生物法处理。废水主要来源于泡豆水、黄浆水以及生产清洗废水,其中泡豆水和黄浆水总量为豆重的5. 5~ 7 倍,清洗废水一般为豆重的10~ 20 倍。黄浆水CODCr 一般为2 万~ 3 万mg/ L,泡豆水CODCr 4 000~ 8 000mg/ L,清洗废水CODCr 500~ 1 500 mg/ L。随着豆制品加工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豆制品废水处理基本采用厌氧- 好氧生化法作为主体工艺,厌氧单元多采用UASB、EGSB、IC、ABR、AF 工艺,好氧单元通常采用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或活性污泥法, 也有采用集厌氧与好氧为一体的SBR 工艺 。随着MBR 技术的日益成熟,在较小规模豆制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MBR 能对活性污泥进行高效分离,形成较高浓度的MLSS( 8~ 20 g/ L) ,是传统活性污泥的3~ 5倍。同时, 大多数MBR工艺对NH3-N 的去除效果较好。

根据豆制品废水的特点及经处理后的废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要求,对高浓度废水采用酸化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充分利用其能耗低、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并能产生沼气等特点。

高浓度废水经酸化水解—厌氧消化后,出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入城市排污管网。

高浓度废水在酸化水解池的滞留期为12 h,经水解酸化后的酸化液通过水力筛网筛除未被水解酸化的大颗粒豆制品,然后进入增温计量池,把酸化液增温至38 ℃,再入厌氧消化罐。厌氧发酵采用复合式上流厌氧污泥床工艺,中温发酵,水力滞留时间为84 h,容积负荷为4.40kgCOD/(m3·d),COD去除率在95%以上,产沼气达510m3/d,产气率为1.70m3/(m3·d)。厌氧出水经沉淀后进入配水池与稀废水混合,最终排入城市污水干管。

水解酸化池的设置,可以把复杂且难降解、大颗粒的有机物水解成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大大降低废水中的SS含量,此时废水的pH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这主要是与酸化时间较长、酸化后期产甲烷菌群的活跃和部分铵离子的产生有关),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废水对厌氧消化的冲击。

在设计厌氧消化池时,增加了废水回流设施的设置,三相分离器上部的厌氧出水回流至回流罐,与未经处理的高浓度废水混合后再进入厌氧消化罐,这样可以提高废水的pH值,降低进入厌氧消化罐的废水COD浓度,减少对厌氧污泥的局部冲击,防止厌氧池内部酸化反应的存在,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随着回流比例的调整,可以大大提高厌氧消化罐的耐冲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