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过滤技术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截污容量
采用软填料—纤维束作为滤元
纤维束过滤技术采用软填料—纤维束作为滤元,其滤料单丝直径可达几十微米甚至几微米,属微米级滤料(砂滤料属毫米级),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增加了水中杂质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及滤料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截污容量(d50:80000 m2/m3,而砂d1000:6000 m2/m3 )。
2、无级变孔隙滤层
滤池运行时,滤料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变孔隙滤层,滤层密度沿水流动方向由小到大,这样的结构即能充分发挥滤料的截污容量,又能更好地保证过滤出水的水质。
3 、密度可调,压缩过滤,放松清洗
纤维束滤料是用联接件固定在滤池内设置的上、下滤板上的。其中下滤板固定,上滤板垂直可调,向下调时可增大滤层的密度,从而提高过滤出水水质,向上调时可降低滤层的密度,从而提高过滤出水流量。滤池运行时,纤维束滤料在水流作用下被压缩到一定的密度实现高精度过滤。滤池反冲洗时,纤维束滤料在反洗水和空气作用下被放松,可实现彻底清洗。
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不均匀的悬浮物,若摇匀后不快速取样, 悬浮物会很快下沉。取样的移液管吸口在样瓶的上、中、下不同位置取得的水样浓度,特别是悬浮物的组成会大不一样,都不能代表该废水实际状况,测得的结果也没有代表性。摇匀后立即快速取样, 虽然由于振摇产生了气泡(在移取水样的过程中部分气泡会消散),取样的体积会因残余气泡的存在而在绝对量上存在一点误差,但这点绝对量上的减少所引起的分析误差与样品代表性的不符所造成的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摇样后放置不同时间的水样与摇样后立即快速取样分析的测定对照实验发现,前者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水质状况有较大偏差。
纤维束过滤技术发明于1985年,发明人为刘凡清、李俊文和姚继贤。该技术曾获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芬兰、意大利和日本等国专利,并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第45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奖项。该技术还被列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